能陪您走到更远未来的,只有健康。建康养生,陪伴您一生。

建康养生:虾


时间:2020-02-07      浏览:190


【简介】养生网虾页面提供了关于虾的详细介绍,其中包含虾的功效与作用、虾的营养价值、虾的禁忌、哪些人群适合吃虾以及虾要怎么吃、上火吗、挑选技巧、制作技巧、保存方法等,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虾。...







是否收藏:未收藏


  • 文章详情

简介:虾,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,属节肢动物甲壳类,种类很多,包括青虾、河虾、草虾、小龙虾、对虾、明虾、基围虾、琵琶虾、龙虾等。 虾具有超高的食疗价值,并用做于中药材。营养价值极高,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性功能,补肾壮阳,抗早衰。虾皮有镇静作用,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,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。海虾是可以为大脑提供营养的美味食品。

季节:全年


1、孕妇能吃吗

能吃。 虾含有很高的钙,准妈妈可以适量多吃虾或虾皮,可以促进胎宝宝骨骼生长与脑部发育,只要孕妈对虾无不良反应就可以吃,但要适可而止,别吃生的,以免引起肠胃不适。


2、功效和作用

1.增强人体免疫力 虾的营养价值极高,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性功能,补肾壮阳,抗早衰,可医治肾虚阳痿、畏寒、体倦、腰膝酸痛等病症。 2.通乳汁 如果妇女产后乳汁少或无乳汁,鲜虾肉500克,研碎,黄酒热服,每日3次,连服几日,可起催乳作用。 3.缓解神经衰弱 虾皮有镇静作用,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,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。海虾是可以为大脑提供营养的美味食品。海虾中含有三种重要的脂肪酸,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。 4.有利于病后恢复 虾营养丰富,且其肉质松软,易消化,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。 5.预防动脉硬化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,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,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,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,防止动脉硬化,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,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。 6.消除“时差症”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,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“时差症”。


3、营养价值

1. 虾中含有20%的蛋白质,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,是鱼、蛋、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,虾和鱼肉相比,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缬氨酸并不高,但却是营养均衡的蛋白质来源,另外,虾类含有甘氨酸,这种氨基酸的含量越高,虾的甜味就越高。 2. 虾和鱼肉禽肉相比,脂肪含量少,并且几乎不含作为能量来源的动物糖质,虾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,同时含有丰富的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牛磺酸,虾含有丰富的钾、碘、镁、磷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等成分。


4、上火吗

不上火


5、副作用

虾与番茄:同食易食物中毒    虾皮与黄豆:同食会消化不良。    虾皮与红枣:同食会中毒。


6、能吃吗

能吃。


7、怎么吃

虾可生吃,剥壳蘸芥末食用,虾生鲜嫩美味,但要注意不宜多吃,易导致腹泻。 虾可白灼,蒸煮,炒食等,最家常的食用方法是白灼,蘸醋吃,能保持虾原来的香味。 虾可蒸焗,大虾或龙虾蒸焗能保持它厚肉的鲜嫩,口感特别,是许多大餐厅的高档菜式。 虾还可炒食,用酱油闷,再加上辣酱炒,香味浓重,非常下饭野味。 虾虽美味营养,但食量不宜过多,易造成高胆固醇等不良影响,每天控制在100克以下为宜。


8、禁忌人群

宿疾者、正值上火之时不宜食虾;体质过敏,如患过敏性鼻炎、支气管炎、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;另外虾为动风发物,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虾。


9、适宜人群

中老年人、孕妇、心血管病患者、肾虚阳痿、男性不育症、腰脚无力之人更适合食用虾;同时适宜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用虾。


10、保存方法

虾类如需保存,需要剪掉胡须,在容器底部铺一层冰,再撒上盐,摆上虾,再铺一层冰,最后用麻袋或草袋封口,这样可以保存长达一周。或者把虾放在一个保鲜袋中(确保保险袋不漏水),然后往保险袋中灌进一些水,把保险袋袋口扎紧放入冰箱的速冻室里。需要注意,鲜虾不适合直接冰冻保存,解冻之后口感不佳。


11、挑选技巧

1. 识别野生海虾与养殖海虾:野生海虾和养殖虾在同等大小、同样鲜度时,价格差异很大。一些不法商贩常以养殖海虾冒充野生海虾,其实这两者外观上有很大差别,仔细辨认就不会买错:养殖海虾的须子很长,而野生海虾须短,养殖海虾头部“虾柁”长,齿锐,质地较软,而野生海虾头部“虾柁”短、齿钝,质地坚硬。 2. 如何挑选海虾: 在挑选时首先应注意虾壳是否硬挺有光泽,虾头、壳身是否紧密附着虾体,坚硬结实,有无剥落。 新鲜的虾无论从色泽、气味上都很正常;另外,还要注意虾体肉质的坚密及弹性程度; 劣质虾的外壳无光泽,甲壳黑变较多,体色变红,甲壳与虾体分离;虾肉组织松软,有氨臭味;带头的虾其胸部和腹部脱开,头部与甲壳变红、变黑。 3. 养殖虾的体色受养殖场底质影响,体表呈青黑色,色素斑点清晰明显。


12、制作技巧


本文章内容来源互联网,只供阅读参考。
建康养生,陪伴您一生。欢迎关注建康养生网。
标签:健康,养生,大健康,建康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