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9)
曾青
释名
|
曾,音层。曾青,即层青。就是成为层状的空青。李时珍说:“曾青治目,义同空青”。
|
气味
|
酸、小寒、无毒。
|
主治
|
-
风热目疾(眼红或烂,怕太阳光,眼屎多,常流泪,或痒或痛)。用曾青四两,蔓荆子二两,炮姜、防风各一两,共研细,经常以少许吸入鼻中,有效。
-
耳内恶疮。用曾青五钱、雄黄七钱半、黄芩二钱五分,共研为末,搽疮上。
|
附方
|
|
绿青
释名
|
亦名石绿、大绿。生于铜矿中。
|
气味
|
小毒。
|
主治
|
-
急惊昏迷。用绿青四两、轻粉一钱,共研细。以生簿荷汁合酒把药灌下。痰吐即愈。
-
风痰迷闷。用绿青十两,乌头尖、附子尖、蝎尾各七十个,共研为末,加糊做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薄荷汁合酒送下。吐出痰涎便是见效。
-
小儿疳疮(肾疳,鼻疳,头疮,耳疮等)。用绿青、白芷,等分为末。先以甘草水洗疮,再搽药。
|
附方
|
|
扁青
释名
|
亦名石青、大青。即今矿物学上的石青。
|
气味
|
甘、平、无毒。
|
主治
|
顽痰不化等症,兼有明目、利痰、生精、平肝等功效。
|
附方
|
扁青一两、绿青半两、共研细,水飞过,做成绿豆大的丸子。每服十丸,温水送下。
|
食盐
释名
|
亦名鹾。
|
气味
|
甘、咸、寒、无毒。
|
主治
|
-
下部蚀疮。将盐炒热,用布包好,令病人坐布袋上。
-
胸中痰饮,欲吐不出。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。
-
病后两胁胀痛。炒盐熨之。
-
下痢肛痛。炒盐布包熨患处。
-
风热牙痛。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,加盐一斤煮干,炒后研细。每天来擦牙,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。
-
虫牙。用盐半两、皂荚两个,同烧红,研细。每夜临睡前,用来揩牙,一月后可治愈。
-
齿痛出血。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。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。流汁时,不断敲叩牙齿。如此十夜,齿痛止,血亦停。忌食劳腥。
-
小舌下垂。用筷子沾盐(或用煅过的盐)点在小舌上,几次即愈。
-
耳鸣。用盐五升,蒸热,装在袋中,以耳枕之。袋冷则换。
-
眼常流泪。用盐少许点眼中,冷水洗数次即愈。
-
翳子蔽眼。用生盐研细,以少许点眼。小儿生翳,亦可用此法治疗。
-
身上如有虫行。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,连洗三、四次,有效。
-
蜈蚣咬人,蜂虿叮螫。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。
-
溃痈作痒。用盐抹患处周围,痒即止。
|
附方
|
|
石胆
释名
|
亦名胆矾、黑石、君石、毕石、铜勒、立制石。
|
气味
|
酸、辛、寒、有毒。
|
主治
|
-
风痰。用石胆粉一钱,温醋汤调服。痰涎吐出即愈。小儿用量酌减。
-
喉痹喉风。用石胆二钱半、白僵蚕(炒过)五钱,共研为末。每次取少许吹喉,痰涎吐尽,风痹自愈。此方名“二圣散”。
-
口舌生疮。用石胆半两,放在锅内煅红,露一夜,研细。每次取少许搽疮上,吐出酸涎水。如此数次,病愈。
-
走马牙疳。用红枣一个,去核,填入石胆,包在纸内,煅红。等全冷后,研细敷牙,使涎外出。
-
赤白癜风。用石胆、牡蛎各半两,共研为末,调醋涂搽。
-
甲疽肿痛(按:甲疽是趾甲与肉间的肿痛,常溃烂流脓)。用石胆一两烧至烟尽,研末敷患处。几次即愈。
-
痔疮热肿。用石胆煅后研细,蜜水调匀搽疮上。
-
凤眼赤烂。用胆矾三钱,烧过,研细,泡热水中每天洗眼。
|
附方
|
|
本文章内容来源互联网,只供阅读参考。
建康养生,陪伴您一生。欢迎关注建康养生网。
标签:健康,养生,大健康,建康养生